文体用品与科技
主办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6-8902
国内刊号:11-3762/T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3512 人次
 
    本刊论文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的历史作用及启示
  摘 要:中国教会大学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育发展,成为同时期其他学校模仿学习的典范。尽管中国教会大学只在大陆存在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精神、发展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加强体育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旧思想的转变,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当今的大学体育要以史为鉴,从教会大学中汲取经验,把中国的未来与体育锻炼联系起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向往变为锻炼身体的动力;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作用,提高执行力;重视学生的身体状况,把卫生教育与体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发体育的德育功能,注重体育的陶冶情操作用。

  关 键 词:体育史;教会大学;大学体育;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B9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5-0017-04

  中国教会大学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西方基督教差会在中国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1]1。因此,把中国教会大学这一类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国立大学体育活动进行比较,概括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大力发展体育活动的原因和历史作用,同时秉持古为今用的观点,发掘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对研究中国教会大学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体育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借鉴中国教会大学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当今大学体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概况

  1.1 较为完备的体育活动条件

  中国教会大学较为完备的体育活动条件主要体现在丰富的硬件设施、专业的教师指导和多元化的经费来源3个方面。

  在硬件设施上,所有的教会大学都有运动设施,而且种类较为丰富。以体育馆为例,16所教会大学中近一半的学校专门建了体育馆,这在20世纪初的国立大学中是不常见的,其中燕京大学分别为男生和女生建立的华纳体育馆和鲍氏体育馆,甚至是当时全中国最好的体育馆。此外,由于“借医传教”的原因,许多教会大学都设有医院,通过先进的西医技术不仅可以处理体育活动中的运动伤害,而且可以根据学生体检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在体育师资方面,由于中国当时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训练学校,所以教会大学的体育教师起初以兼职为主,后来通过进修以及聘用专业教师等方法,教会大学的体育教师逐渐成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如圣约翰大学的教师们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体育活动,但是校长卜舫济还是认为学校迫切需要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于是中国教会第1位主教的儿子沈嗣良在毕业后留校任体育教师,并被送往美国专修体育[2]92。又如,燕京大学体育主任黄国安,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专门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了体育博士学位,还有金陵女子大学的体育系主任张汇兰,她是中国“第一个体育女博士”和“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荣誉奖’”的中国女教师[3]。正是经过这些体育教师的不断努力,使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教师队伍逐步走向专业化和成熟。

  在体育经费的来源上,主要有学校财政、社会捐赠、教会资助3种形式。教会大学的体育教育理念来源于西方的大学体育教育,这些教育者们十分重视师生的体育活动,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预算专门用于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支,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靠学校财政支持。体育活动经费的第2个来源就是以社会慈善者和校友为主的社会捐赠,如华纳捐赠3 500元用于燕京大学建设体育馆[4]96以及1908年圣约翰大学的校友捐赠5 000元用于母校修建体育场[1]175。最后就是作为教会大学指导机构的差会组织直接拨付经费用于学校的体育活动,例如基督教女青年会从1926—1930年每年向金陵女子大学拨付5 000美元专门作为体育教育的经费[5]。

  1.2 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中国教会大学作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窗口,把大量的西方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活动中来,不仅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运动风气,而且开展了校际间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体育交流和竞技。

  从体育课程设置上划分,中国教会大学可以分为立案前和立案后两个时期。立案前的中国教会大学主要是仿照西方大学的体育课程,在活动类型上完全自主决定。受20世纪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影响,中国教会大学陆续向国民政府立案,归于国家教育管理范围内,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也需服从于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除军训外的其他国家规定体育课程都没能保证实施,因此在活动类型上主要还是由学校自主决定。

  从具体活动类型上讲,中国教会大学的体育项目以具有竞争性的活动为主。中国教会大学最先引进校园的是足球、网球、篮球和排球,这也是最受师生欢迎的运动项目。中国教会大学在其他运动项目的引进上也是很广泛的,单以燕京大学为例,除了上述4种球类外,还引进“曲棍球、冰球、场地球、越野跑、自行车、划船、游泳、滑冰、掷环、羽毛球、乒乓球、手球、骑马、钓鱼、高尔夫、射箭、拔河、武术、拳击、体操、舞蹈、棒球”[4]215等。此外,中国教会大学区别于其他学校明显特征就是重视开展适合女生的活动项目。1899年,圣约翰大学顾斐德[6]在受邀参加基督教中国教育会第3次“三年会议”时明确指出由于中国女学生的健康问题很突出,所以在发展智力的时候也要发展身体,而“柔软的体操是最合适的,如果再加上音乐就再好不过了。”中国教会大学为女生开展体操课程之外,在课余活动中还引进了民间舞蹈、太极、国术、划船等竞争性相对较小的项目。

  在组织形式上,中国教会大学的体育活动可以分为校内、校际和社会3种。中国教会大学不仅利用“体育节”、“运动会”等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还十分重视校际间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体育运动交流。首先,从学校内部讲,教会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运动会,主要出现在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的租界城市,如圣约翰大学于1890年开办的田径运动会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大学运动会之一[7]。其次,校际间的运动会在前期主要局限于同一地区或教派的教会大学间,尤其是以圣约翰大学为代表的上海地区教会高校,如1904年举办的教会大学联合田径运动会。发展到后期,以中国教会大学为主体举办的运动会,不仅包括其他地区的教会大学,而且许多国立大学也参与进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最后,中国教会大学还积极参与社会性的体育运动事业,通过参加或承办各项社会体育赛事,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之江大学于1931年5月承办了全国运动会,吸引了包括蒋介石、何应钦等要员在内的一大批观众。

  1.3 一以贯之的体育生活

  中国教会大学的体育活动不是临时的,也不是一段时间的,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活。通过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教会大学的体育活动从学生入学起就以强制的方式施加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圣约翰大学规定学生每周一、三、五做军体操,每周日早上07:15做15 min哑铃操;燕京大学规定女生从大一到大三每周必须上两个小时的体育课,大一每周还要多上一个小时的卫生课。男生大一时和女生一样,每周需要上两个小时的体育课,大二和大三的男生则按照教育部规定军训。除学校日常的强制体育活动外,教会大学还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运动生活,支持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组建学生社团,并率先在学校举办体育节等主题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2 中国教会大学重视体育活动的原因

  西方近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基督教教义是中国教会大学重视体育活动的内在决定因素。首先,西方近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中国教会大学重视体育活动的直接理论来源。无论是夸美纽斯还是卢梭,近代西方的教育家们都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8],主张从德育、智育和体育3个方面培养年轻人,这些教育思想奠定了体育在近代西方大学的重要地位。中国教会大学作为基督教差会仿照西方大学在中国设置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引进西方办学模式的同时,也把重视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带入中国,并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其次,基督教教义是中国教会大学重视体育活动的间接理论来源。“根据基督教的观念,人对身体有一种管理、经营、关怀而使之健康的责任”[9]。基督教认为人们有责任通过饮食、运动等让身体保持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使其能够参与到基督教宗教活动中去。中国教会大学作为基督教向中国传播福音的载体,不仅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而且出于训练传教士的目标,都要求学生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所以学校的体育活动也自然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旧中国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较差的身体素质是中国教会大学重视体育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旧中国恶劣的生存环境主要是由于缺乏卫生教育以及落后的医疗条件造成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被视为“流行疾病的源泉”,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低下成为教会大学中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中国教会大学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强制检查身体,避免流行疾病进入校园,而且为了学生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以便于顺利完成学业,加强体育锻炼成为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

  3 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的历史作用

  3.1 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中国教会大学不仅有一以贯之的体育活动,而且对待学生的体育课是非常严肃的,例如燕京大学的女生,如果在一个学期内体育课请假6次以上,该课程就没有学分,在旧中国对待女生如此,男生就更加不言而喻了[10]。中国教会大学的课内运动和课余体育锻炼使学生从椅子上解放出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体魄。中国教会大学不仅引进了西方的体育教育模式,而且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运动氛围,使中国学生改变了以往单纯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和锻炼结合起来,成为脑力和体力都强壮的人,就像圣约翰大学顾斐德描述的:“每天下午4点半以后,操场便因活动的学生而焕发生机,他们似乎已经领会到了西方人走出校门的精神的真谛。他们跑步、冲刺、喊叫,全然不像是中国人。”[2]52教会大学教给学生的另外一个体育精神就是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精神,起初中国学生认为在竞技体育中把对方打败是不道义的,而且有些弱队害怕丢面子而不出现在比赛场地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中国教会大学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体育精神。如1930年8月9日,燕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举办一次比赛,南开大学的足球队和燕京大学的曲棍球队分别击败对方获胜,赛后两校的学生在校务长的公寓内共同参加了一个和谐热闹的晚宴,体育精神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3.2 促进中国女子运动的发展,加强学校间交流

  在保守的旧中国让女生读书和参加体育运动都是不合乎礼仪的行为,而中国教会大学不仅为中国女生提供了与男生同样的教育机会,而且率先开展女子运动,促进了中国女子运动的发展。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教会大学中在女子体育方面最具代表意义的学校,学校不仅为女生建设了体育馆,而且基督教女青年会每年资助5 000美元专门用于学生的体育教育。此外,体育竞赛作为学校间交流的纽带,打破了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隔阂,新教大学和天主教大学,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通过体育竞技建立起了友谊。

  3.3 转变中国旧思想,发展中国体育事业

  中国教会大学作为中国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把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入中国社会,促进中国旧思想的转变,一方面,让“养在深闺人不知”的女性走向了操场,和男生一样奔跑和呐喊,给予了中国女性平等的教育权和运动权;另一方面,通过德智体全面发展,改变了中国学生传统文弱书生的标准形象。中国教会大学及其学生还把许多西方体育项目和体育制度带入中国,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 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的启示

  中国教会大学虽然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的工具,但是它培养了大量的与其规模不相称的优秀毕业生,值得我们从中汲取经验。中国教会大学的体育活动作为中国近代高等体育教育的先驱者,至今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仍具有启示作用。

  1)把中国梦与体育锻炼联系起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向往化作锻炼身体的动力。

  基督教差会在中国建立教会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传教士以便于传播福音,但当时的中国社会交通不畅,生活环境恶劣,这就要求传教士不仅需要掌握基督教教义,而且还要拥有一个强壮的体格,这也是中国教会大学重视体育的原因之一。传教士们让学生把传播基督教教义的感情与拥有强健的体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全体人民的共同向往,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同样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现在的大学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体育结合起来,用青年学生的共同理想激励他们,用青春的正能量促使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2)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作用,提高执行力。

  我国现今高校中仍然存在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11]的现象,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和课余锻炼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受到限制,这就需要从制度和硬件上加以保障。中国教会大学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面临着传统思想和现实条件等多种挑战,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的重视和严格要求。体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早已达成共识,国家和学校在制度上也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但在日常的执行过程中缺乏高度的思想认识和执行力,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把体育与智育放在平等地位,把思想上的认识转化为实际的执行力。

  3)重视学生的身体状况,把卫生教育与体育结合起来。

  由于民国时期流行病爆发以及中国学生体质较差等原因,中国教会大学在入学前都会为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在开学后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分类教学,学校医院与体育教师有着良好的沟通,而且学生的卫生教育也被纳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针对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征分类教学。当今我国大学的新生入学体检已经成为常态,但是在学生体质详情上医院与体育教师还存在资源共享的障碍,对体育教师根据不同体质进行教学造成了困难。此外,卫生教育被单独设置为一项专门课程后,完全脱离了体育教学的范围,缺乏在体育锻炼中的实际认知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卫生教育与体育的相互联系,在卫生教育中讲解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实际运用卫生教育的理论知识。

  中国教会大学虽然只在大陆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发展规模也相当有限,但是它能够成为同时期其他学校模仿学习的典范,以及对中国近代体育事业产生与其规模极不相称的重要影响,这其中存在着内在的合理性。我们要用公正、客观的态度正视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在考察其文化侵略性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对我国当今大学体育的启示作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